各二级学院:
为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监督、检查,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运行情况,认真总结开学以来教学工作成绩,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进各二级学院开展以期中教学检查为主的阶段性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诊断与改进,规范学校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依据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和《教学工作规范》,决定于本学期第9-12周开展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诊改时间
第9-12周(2017.10.30-2017.11.24)
二、检查诊改内容
1. 教学管理工作情况诊改
依据《教学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研室工作条例》等,重点检查诊改以下事项:
(1)学院是否宣传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是否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有否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与引导。
(2)学院自查顶岗实习工作是否存在违反“实习组织过程中的‘五不要’、实习管理过程中的‘无协议不实习’、学生权利保障‘六不得’、工作岗位及工作时间‘三不得’等”现象;确因相关专业和实习岗位有特殊要求,需要突破《规定》第十、十六条关于“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三不得”要求的,是否有按学校《关于报送2017-2018学年学生实习管理相关材料的通知》(2017年9月18日发布)组织专家论证;集体顶岗实习是否存在未按要求向教务处提供资料备案的现象。
(3)教研室是否按照《教研室工作条例》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并开展相应次数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否有记录、有考勤;教研室(或教学团队、课程团队)是否坚持集体备课,是否开展以教学内容方案改革为主的教研活动,是否随时检查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
2.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诊改
依据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关于做好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15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教学任务安排表和课表,重点诊改以下事项:
(1)各专业开课情况及数据分析;
(2)各教研室调停课情况及数据分析。
(3)各二级学院实践教学安排、运行及成效,日常实训室管理情况(见附表)。
(4)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及顶岗实习准备及启动情况。
3. 教学文件制(修)订和执行情况检查诊改
依据《教学工作规范》,重点检查诊改以下事项:
(1)本学期所开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否齐备,名称、学时等是否与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制定的考核评价方案是否能有效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
(2)课程标准的实施贯彻情况、存在问题及拟采取措施。
(3)课程授课计划是否严格按课程标准制定,并经教研室主任核准,二级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4. 教材选用及使用情况检查诊改
依据《教材建设管理办法》,重点检查诊改以下事项:
(1)选用的教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一门课程一次是否只选用一种教材;
(3)对学校教材选用原则的实施贯彻情况、课程教材(含教辅教材等)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5. 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诊改
(1)采用召开学生座谈会、调研问卷、走访检查等形式检查课堂教学,教师是否遵守教学工作规范、是否有实施学生课堂纪律管理,检查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答疑等情况,找出问题与不足,及时诊改。
(2)根据督察办要求,各二级学院专兼职教学督导对本部门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评价情况,反馈教师本人及诊改情况。
(3)聚焦课堂,各二级学院教学巡查安排落实、发现的问题及诊改情况。
6.其它专项工作检查诊改
根据相关教学工作要点和通知要求,重点检查诊改以下事项:
(1)上学期课程题库建设及使用情况,本学期题库建设情况。
(2)落实本学期期末课程考核模式、方式改革试点的情况。
(3)各二级学院在推进两个“从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采取措施、开展活动的情况。
(4)二级学院开展学生学业预警和帮扶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或意见。
三、诊改主体
1.教师层面
(1)反思个人课堂教学现状(优点及问题),利用课余学生调研、同行交流等手段,及时了解自身不足,问题导向进行及时性诊改。
(2)积极参加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提高职教能力和执教水平。
(3)落实课程标准修订、题库建设任务、认真做好本学期考试模式方式改革。
(4)个人教学《单元设计》备查和存档。
2.教研室层面
(1)按照《教研室工作条例》认真组织开展以教学内容方案改革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至少邀请校、院两级领导参加教研活动1次。
(2)按照学校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做好2017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知另行下发)。
3.二级学院层面
(1)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重点关注大一入校新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上课精神状态”和“学习习惯养成”等;大三第五学期顶岗实习前的“课堂组织管理”、“上课精神状态”和“课堂到课率”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二学生学风建设、促进教师有效课堂的构建。
(2)认真布置,学院内部联动,各二级学院领导全程参与,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本部门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整理本学院教师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的典型案例(文字、配图等)予以院内宣传并择优报教务处,对学生反馈意见较大的教师进行约谈整改,建议各二级学院指定同课程(专业)优秀教师采取“结对方式”指导,以此为抓手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3)分类整理和核实教学信息员的信息反馈,常态化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点对点方式”予以改进。
(4)有序整理和审核本学期开课《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上传《课程标准》。
(5)对照上述诊改内容,按照附件的参考格式进行逐条分析回应,提交《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报告》的书面总结。
(6)组织召开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总结会议。
4.学校层面
督查办公室对管理干部及专兼职督导的教学听评课情况进行小结,形成书面小结报告。
实训设备与管理处对各二级学院实践教学开展及实训室日常管理情况进行小结,形成书面小结报告。
教务处配合质量管理办公室,依据各二级学院递交的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报告,进行学校层面的质控检查和考核。
教务处(质量管理办公室)于2017年11月底前组织召开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总结会议。
质量管理办公室于2017年11月底前整理相关材料上传诊改专题网。
四、材料存档和递交
(1)课程标准。各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电子版分门别类整理后由教务秘书统一上传平台,上传《课程标准》的清单纸质版签字盖章后连同电子版交教务处存档备查。截止时间:2017年11月13日前。
(2)单元设计。教务处提供上传平台,各二级学院自行决定是否上传及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检查和督促各任课教师自我诊改后《单元设计》的质量,此材料由各二级学院存档备查。截止时间:2017年11月30日前。
(3)授课计划。课程组自我诊改后交各二级学院审核把关,此材料由各二级学院存档备查。截止时间:2017年11月13日前。
(4)教案。各任课教师自我诊改后交各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电子版分门别类整理后留存二级学院备查。截止时间:2017年11月13日前。
(5)表格:教研室期中教学检查情况表(教研室填写)、学生座谈、访谈情况记录表(记录人)、实训室日常运行与管理检查表(实训管理员)等,各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纸质版签字盖章连同电子版交教务处、实训管理与设备处存档备查。截止时间:2017年11月24日前。
(6)报告: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报告(教学副院长)、高效课堂典型案例(撰稿人)、各类小结(相关部门)等,电子版交教务处(质量管理办公室)存档备查,并上传专题网。截止时间:2017年11月24日前。
五、检查诊改工作要求
1.各二级学院应按照通知要求,安排部署本部门的各项检查与诊改工作,按时完成各项检查与诊改任务。
2.各二级学院应组织好本部门质量诊改报告的撰写工作,做到检查细致入微、诊断科学合理、改进切实可行。
联系人:林日弟,联系电话:87985178。
特此通知
附件: 1. 二级学院ftp用户名及密码(学院上传用)
2.教研室期中教学检查情况表(教研室)
3.学生座谈、访谈情况记录表(记录人)
4.实训室日常运行与管理检查表(实训管理员)
5.期中教学检查与质量诊改工作报告(参考)
教务处(质量管理办公室)
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