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9月17日,我院2023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1班、2023级建筑室内设计专业1班共30多名学生,由任课老师张浩鑫、杨玲玉带队,前往春阳台文艺中心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空间观察力、信息搜集(拍照、速记)、团队协作及现场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展示空间设计课题积累直接的设计语汇和案例参考。

外出调研合影
本课程最终实训任务为展示空间设计项目,因此根据最终实训与教学目标,前往定位于朗头村春阳台文艺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亲身体验并理解高水平文化展示空间的设计手法,包括空间流线、光影塑造、展陈方式、材料运用及与在地文化的融合。
春阳台文艺中心由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团队设计,是集艺术展览、文化传承与公共交流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地标。其设计巧妙融合了岭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空间手法,不仅成为地域文化表达的载体,也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范本。本次调研以此为现场课堂,旨在让学生跳出课本,亲身感受空间尺度、材料肌理、光影变化与观展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有序地对艺术中心各核心展区、过渡空间及公共区域进行了细致考察。通过摄影、速写、文字笔记等方式,重点记录了自然光经采光筒、天窗过滤后形成的柔和光影效果,以及人工照明如何通过射灯、灯带等灯具实现对展品的分层聚焦与场景塑造。不少同学格外关注展厅中灵活可变的展陈系统——模块化展墙、定制展柜、多媒体集成设备以及导向标识设计,从中理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策展内容的有效传达与弹性更替。
除了空间与技术的观察,同学们还特别注重体验与感知。他们以参观者身份沉浸于不同展厅,感受空间序列所营造的情绪节奏。在调研中,同学们不断交流彼此发现,有的对清水混凝土、原木与金属等材料的搭配效果印象深刻,有的则对建筑与周边湿地景观的对话关系产生浓厚兴趣,还有的对艺术中心内不同尺度的休闲交流空间表示赞赏。

学生体验场馆中的互动装置

对光影装置进行拍照记录

观察建筑与周边湿地景观的对话关系
此次调研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促进了理论知识向设计实践的转化。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沉浸式的体验,对展示空间的设计逻辑与人本关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案例与创作灵感。本次课程调研是我院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实地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撰稿:张浩鑫,杨玲玉 摄影:张浩鑫
编辑:王楚文 审核:罗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