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奖项的德国IF设计奖公布了2025年度获奖名单,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凭借《山水无痕》书籍装帧设计斩获大奖,以280分的评审高分在全球11000件作品中突围。这是该学院近年来斩获的第10项世界顶级设计奖项,其独创的“课赛融合·多元协同·师生共创”育人模式,在数字化时代成功破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密码。
课赛融合:重构“五课联动”体系,破解课程与岗位脱节难题
“传统课程重技能轻创新,学生难以应对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刘境奇院长介绍,学院以“思想引领—技术赋能—能力转化”为主线,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打造“五课联动”体系:课程思政筑牢职业价值观,技能课程夯实基础,智能课程推动能力转型,创意课程激发思维活力,赛项课程对接实战需求。AI教学占比超30%,学生从“学技术”转向“用技术创造”。
这一改革让课堂与赛场无缝衔接。学院以教育部竞赛榜单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以赛促学、以创强赛”,学生竞赛参与率从30%跃升至85%。近三年,学生团队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国赛金银奖、“挑战杯”国赛金奖以及教育部竞赛榜单的专业竞赛奖等160余项荣誉,部分赛题成果直接反哺课程设计,形成“学—赛—创”闭环。

△中国国际“互联网+”国赛获奖团队合影留念
多元协同:搭建产教融合生态,激活创新培养平台
走进该校“先锋实战工坊”,广告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等跨专业学生正围绕企业真实项目展开协作。这正是学院联合国家级研究院、网易等头部企业打造的“教—研—产—创”协同平台缩影。通过创新设计研究中心、省级大师工作室等载体,校企共研AIGC辅助设计、非遗数字化等前沿课题,将产业需求转化为教学项目。
“企业专家驻校授课,项目验收直接对标行业标准。”一名参与网易合作项目的学生表示,跨专业轮岗实训让他们在“创意提案—技术实现—商业落地”全流程中锤炼实战能力。数据显示,学生跨专业协作创新达标率从45%提升至82%。通过全流程实战,由师生团队设计的《方正彦辰清酒体》《佛君城建体字库》等四套字库被北大·正字库收录并上市销售,被小米、海尔、国美等知名企业广泛使用,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2000万元。

△企业导师进课堂 校企共育人才
师生共创:机制护航,双向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培养改革离不开师资和机制保障。学院创新“名师名匠双导制”,邀请非遗传承人、企业总监与国家级教学名师同台授课,将行业前沿动态注入课堂,建立“大师领航-名师驻校-骨干带徒”三级传承链;推行教师“专技、教学、科研、产业”四向发展通道,以“项目积分制”激励个性化成长,教师团队近年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技术能手、省级美育教师基本功一等奖、省级青教赛一等多项突破。

△参观走访非遗漆艺大师工作室
学生评价体系亦焕然一新,对应“学练赛岗”,构建“学生-教师-专家-企业”四维评价模型,覆盖协作能力、技能成长、创新水平和实战价值。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考核,确保人才输出与岗位“零距离”。“现在评价不只盯着分数,我们的创意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一名获红点奖的学生感慨道。
八年来,学校通过该模式已培养千余名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AI与教育融合,拓展国际合作,为数字创意产业输送更多“精技术、善创新、有情怀”的新生代设计师。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罗青 审核:艺术与设计学院